基本資料
行政區域: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六張犁黎和里及黎孝里地區 地理座標:25.016638, 121.557119 海拔:海平面到西邊標高93公尺的福州山和南邊標高139公尺的中埔山山境 面積:3.8公頃。 棲地型態:以小山谷地形為主體風貌是台北市境內唯一自然生態公園。
google地圖資料、空拍圖
簡述說明
-
地名起源
清光緒13年已有六張犁地名的記載。據說當時一個男丁以一頭牛、一張犁耕種五甲土地的範圍,稱為「一張犁」。
-
清代時期
昔日六張犁的山上是亂葬崗,由臥龍街431巷進入,到清水祖師廟旁,有祠碑記載著茶路,此路可由廟旁的叉路通往土地公嶺,前往文山、深坑、石碇等地。
-
日據時期
地利不厚 收穫不豐 日據時代曾引來自新店溪的塯公圳水來灌溉及飲用,此地雖然稻田廣被,但收成不太理想,所以人口稀少。 1939年(昭和14年)日本人徵收現在的信義路、忠孝東路、基隆路之間的農田,興建陸軍倉庫。六張犁也由早期的農田演變成日據時期的軍事管制區。
-
國民政府時期
國民政府遷台後蓋了「四四兵工廠」。六張犁地區是「四四兵工廠」的倉庫,專門存放大型砲彈及手榴彈的成品和原料的庫房,並且製作砲彈零件。1988年遷至三峽。
-
荒野時期
1994年週遭民眾建議多年之後,原彈藥庫區域改建為簡易公園,稱之「富陽公園」。 1997年當地部分居民提出《台北市富陽街底森林公園催生計畫》,並在荒野保護協會、內政部、台北市政府等民間團體與官方機構合作下,成立台北市第一座以保育自然生態為成立目標的森林公園,並於2006年正式開園。
關注價值
依中興大學的調查結果,園區植物物種豐富總計達331種植物,包括哺乳類、鳥類、兩棲爬蟲類、無脊椎動物等,當中計有十種屬於野動法保育類動物,更顯富陽獨特珍貴多樣性的生態。設立生態保育區作為生物主要生存、棲息、繁衍及物種最集中之區域,並劃設界線,維護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完整性,保留生態敏感區,區內僅供科學研究、生態復育及監測活動。 期使台北市環境品質逐漸提升,並以生態城市之姿提高國際能見度及話語權。
棲地/定點現況與面臨威脅
- 放生問題:任意放生動物,其中不乏強勢外來種動物,如牛蛙、美國螯蝦等。
- 任意採集:民眾任意採集姑婆芋、月桃等。
- 任意開墾及種植。
- 遊客日增衝擊自然生態。
荒野的投入(過去-現在)
棲地工作
- 於2018年開始進行微棲地營造,從蛙類到螢火蟲棲地,期待透過友善的棲地管理,降低人為干擾,營造出原生物種適合生活之棲地,維持生物多樣性。螢火蟲為環境品質指標之一,近年富陽公園僅發現陸生螢火蟲―紅胸黑翅螢及紋胸黑翅螢兩種,而未觀察到水生螢火蟲,因此,棲地志工從了解螢火蟲生長史,進一步營造適合螢火蟲適合的棲息地。
- 營造間歇性溼地,期望台北樹蛙重新回歸台北市
解說導覽
- 相較於2020的14次,2021例導與外接因疫情而大幅減少,但志工動員仍超過50人次。參訪者超過130位且對保護環境的支持反應皆熱烈。
- 因疫情關係而只有2次外接,持續配合協會辦理。
環境教育
期望能提供市民一座生態公園,歡迎市民帶著相機、圖鑑以及愉快的心情造訪這座自然教室,習得生態學知識,更可體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之美。
其他活動
配合市府之大縱走及華視『台北-再發現』活動
專案合作
緯創(長期)、台北大縱走(短期,願景橋)
重要生態資源
指標物種、明星物種
台北樹蛙、大赤鼯鼠、長吻白蠟蟬
物種調查資料
據調查目前存在本園的喬木計有5,000 餘株,包括香楠、相思樹、白匏子、血桐、九節木、
水同木、江某等樹種;加上屬於谷地地形,溪流纏繞,潮濕之環境,使得蕨類植物種類頗為豐富,
包括筆筒樹、臺灣山蘇花、臺灣桫欏鳳尾蕨等共47 種;水生植物則包括水丁香、水蠟燭、野慈
姑等共16 種,總計達331 種植物。可列老樹資源的巨木有40-50 棵以上,可列為臺北盆地山麓
丘陵森林演替指標的特色樹種。
未來展望
- 讓參訪者認識富陽的自然生態環境特色與重要性,進而增加對保護環境的觀念。
- 推廣並邀請參訪者加入荒野協會,共同珍惜自然。
- 建立公、民、專業團體都能有效溝通的平台,並促進公民參與,齊力落實「生態城市」。
在地活躍志工
何老師、老熊、杜鵑花等富陽組解說員
其他參考資料
2022-2024富陽公園生態化暨環境教育推廣計畫V0
富陽解說秘笈